欢迎访问《宁波工程学院报》校报 - 宁波工程学院  
  
第326期 本期版   合订本   报刊导读   小程序   更多期次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下一期日期查询 |  文字版 |  订阅 |  返回首页
   

工匠精神塑灵魂

——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文化建设掠影

查看:139


  

  宁波工程学院的大学之魂有哪些?知行合一、讲实求精和工匠精神。知行合一是旗帜是统摄,讲实求精是态度是气质,工匠精神是质量是遵循。

  文化育人是学校人才培养的终极举措。以工匠精神为主题,宁波工程学院师生团队为主在鹭林河畔设计了屏风、花窗、马头墙、鲁班锁等四座雕塑,昭示大家用行动对精益求精、爱岗敬业、持续专注、守正创新作出自己的解读,并以人物化的方式艺术地凝固在校园间。

  用工匠精神滋养师生心灵,是建交学院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在这里,学院老师和学生一起唱好建筑浪漫曲、乡村畅想曲、交通交响曲,三曲联唱之声飘扬在大地、乡间和路桥上。

  一心一意——做成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遇到困难不退缩,关键时刻显智慧,一心一意做成事是工匠精神的核心要义。

  2016728日,经过历时三年的修复,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建筑灵桥正式恢复通车。这其中离不开建交学院师生的参与。

  灵桥于1931年由旅沪甬商发起改建,德国西门子公司总承包,于1934年开工建设,1936年完工。修复工作一开始,团队就面临着两个无法破解的“死结”。

  因为年代久远,当时建桥的公司已经倒闭,当年的设计图纸等相关资料均无从查找,数据匮乏加上中西方工程师的思维方式有一定差异,这座跨长97.536米、桥宽25米的单跨中承式三铰拱结构钢桥就像一本“无字天书”,让修复团队一时无从下手。建交学院师生团队没有放弃,再难也要把事做成。通过课题研究、结构试验等方式,团队摸清了整个大桥的基本脉络,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破解难题的钥匙。由于灵桥是省级文物,市政府提出了“原地维修、修旧如旧”的修缮要求。不同时代不同的工艺,而维修后仍要保持桥位、形式构造、铆钉结构不变,其难度可想而知。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题中之义,修复团队全手工将大桥零件一个个拆下,检测、维修后再逐一复原,就像拆解一块机械手表般精细准确,连全桥十万余套铆钉都无一例外地接受了工程师们细致入微的“体检”。终于,新旧时代对上了工艺,中西设计对上了思路,实现了今日与往昔、中国和西方的“工匠精神”对话。

  一愿一求——做好

  在日常的日子里执着如一。这是建交学院《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课任课教师马力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坐卧长廊夜听山雨,款步溪岸静闻潺潺。2019年的秋天,建筑学专业16级的同学们在马力的带领下,来到鄞州区云龙镇任新村实地考察调研。

  任新村依山傍水而建,村主任陪着大家实地走访,并提出了村落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改善的方向。废弃十多年的假山公园人迹罕至、河道周围无夜灯......这一切点燃了同学们学以致用的热情和改变新任村现状的斗志。

  实地考察结束后,乡村振兴实践计划之任新村景观提升村落规划与设计正式拉开序幕,两个班的同学分成六大组进行讨论设计。各组再细分为景观、巷道等五至六个小组优化任新村建设。每节课,马力都对应学生的设计进度、分析规划设计方案,教授对应知识点。

  任新村村主任也来到校园,与同学们探讨初步规划的可行性。经村主任一分析,大家才意识到如果把菜地大面积建为景观绿化,施肥时的气味会影响到整体环境,才发现拆除民宅与大规模改造会影响村民的实际生活……

  谈到为何如此安排这门课程的教学方式时,马力谈到:“这是一次面对真实项目、真实甲方的课程设计,也是一次让同学们真正能够学以致用的课程作业,让同学们对乡村建设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在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中,思维的火花不断闪烁,“空中楼阁”建得越来越接地气,设计方案也日渐丰满。

  学期末,雨村、归园田居等六个设计方案出炉。设计图、效果图、三维立体动画……不同版本的“新生”任新村跃然纸上,它可供归乡人休养生息,供背包客欣然落足,供万灵花鸟释放生机。生态新村构建,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天马行空又脚踏实地,将想象落地,让创意生根,为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挥汗,为提升村民幸福感发力。

  一生一世——做精

  熟悉郭璘老师的人,当谈到对他的印象时,第一反应基本都是:思维敏捷,话很少。毕业于中科大博士后的郭璘老师带领智能交通团队自主研发了宁波市的双向绿波交通设计软件,实现34条路、300多公里的双向绿波通行,应用面积和范围在国内名列前茅。郭璘老师和他的团队用多年来默默耕耘的实际行动对“在平凡的岗位闪耀光芒”这一工匠精神的要义之一作出了自己的诠释。

  建交学院科研团队以宁波当地大型工程项目为践行工匠精神的主阵地,为城市建设和管理添砖加瓦、为社会经济发展增光添彩。近年来,宁波市轨道交通已建成了1-3号线,4-5号线正在施工,由于施工期间的交通规划科学合理,宁波市的拥堵指数在全国排行榜上成为小汽车保有量在200万辆以上的城市中最畅通的城市,这和建交学院对宁波轨道施工期间交通组织设计工作的持续服务是分不开的。建交学院长年为宁波、浙江乃至外省的建筑、交通等领域的建设提供不可或缺的科技服务和智力支持,连远在祖国最南端的海南省交警总队和琼海市公安局都不远千里慕名而来,与建交学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智慧交通”建设,助力海南省交通组织规划“打通任督二脉”,为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交通优化方案“梳理经脉”。黔西南对口扶贫地区交通管理水平提升的战场上也能看到建交学院交通团队成员的身影。

  东部新城是宁波市政治、经济、文化和商业的新中心,市政府等市级机关、大型金融机构总部及市民文化休闲活动配套场馆均建于此,上下班早晚高峰期时经常堵得水泄不通,寸步难移。宁波市公安局主动找到建筑与交通工程中心,寻求科学有效的“治堵药方”。交通工程专业的郝海明老师带领交通系课题组12名成员承接了《东部新城金融中心片区交通拥堵原因分析及优化方案设计》项目,对周边情况深入调研,借助手机实时信号大数据分析等科技手段,找到关键“病灶”,开出轨道一号线设立多条免费接驳公交线路、增加三条定制公交线路、精细化交通信号组织、优化单行线、错峰通行、扩充路网通行能力等“妙手良方”。方案实施三个月后,乘坐公共交通出行的民众数量增长了6倍,高峰期道路交通拥堵指数下降明显,大大方便了周边居民的出行和生活。                         (萧  岩)



宁波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 订阅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0130次访问,全刊已有2850912次访问